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交流-理论园地-理论研讨
 
画好“同心圆” 找准“中轴线” 构建“综合体”
——海曙区侨联积极推动为侨法律服务工作
作者: 朱俊帅   来源: 海曙区侨联   发布时间: 2016-07-29   
保护视力色: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文字显示:          
 

    海曙区地处宁波市中心城区,东临奉化江,北濒余姚江,西南与鄞州区接壤。全区面积29.44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78个社区,户籍人口29.8万人。根据2013年侨情调查结果,海曙区现有归侨19人、侨眷3501人、港澳台胞眷属1307人、归国留学生557人;在海外的华侨1821人,港澳同胞及眷属2437人、外籍华人及眷属1660人、留学生2688人。侨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300多家。海曙区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侨界组织建设,凝聚侨心,实现了社区层面侨之家全覆盖、街道层面侨联组织全覆盖;注重侨界普法宣传,依法护侨,在涉侨人数多的社区设立侨法宣传角。在基层侨务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中山社区、北郊社区分别被评为全国侨务系统五五普法侨法宣传角、全国侨务系统六五普法侨法宣传角,北郊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侨务示范单位、省级最美侨之家提名奖,鼓楼街道侨联、南门街道侨联、西门街道侨联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基层侨联。安丰社区、中山社区在2015年市侨联“暖侨凝心”社区涉侨活动中获评二、三等奖。

    在加强社区侨务建设、加快侨法宣传角建设的同时,海曙区高度重视为侨法律服务创新工作,挖掘为侨法律服务新举措,以组建法律服务团队为抓手,通过推行涉侨案件集中受理、涉侨案件多元衔接、创新司法护侨服务等举措,逐渐形成以“集中、规范、衔接、服务”八字方针为载体的涉侨法律维权工作新机制。2014年,建立北郊社区法律服务站,通过“一个法律团队、一个图书角、一套服务菜单”的工作模式,整合社区法律资源,建设基层法治载体和法律服务平台。目前在北郊社区、中山社区、安丰社区、迎春社区等重点涉侨社区成立了社区法律服务站;2015年,成立鼓楼街道商圈为侨法律服务驿站,吸纳多名熟悉涉侨法律的法律工作者入驻,提供专业法律服务;2016年,通过“增强团队实力、增加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成立了海曙区为侨(台)服务法律顾问团。形成“一个中心、遍布全区、普法维权并重、侨眷侨企共享”的为侨法律服务工作格局。

    画好“同心圆”,分层推进服务窗口建设

    三年来,海曙区为侨法律服务工作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社区、后全区”的思路,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点进步,形成了以加强为侨法律服务工作为中心目标,以区级法律顾问团为核心,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服务范围辐射全区的“同心圆”模式。一是社区法律服务站提供家门口法律服务。打造“6+X”法律团队,提供组团式法律服务。“6”为辖区内的1名法官、1名检察官、1名民警、1名司法工作者和2名律师,“X”为社区有志于从事法律事业和对此感兴趣的志愿者。构筑法治图书角,提升法律微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社区图书室资源,开辟法治图书角,建立侨法宣传角,配备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物权法以及一系列涉侨法律法规等法律书籍和报纸杂志,提供免费借阅。提供服务菜单,推进法律法规进家庭。为辖区涉侨群众提供“1+1+1”服务菜单,即“一张名片、一个电话、一份宣传”。一张名片,即法律服务站联系名片,列有“6+X”法律团队介绍。一个电话,即社区法律服务站咨询电话,一般问题立即答复,专业问题在1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也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各种法律服务。一份宣传,即每月制作一份法律知识宣传单发放给侨界群众家庭,列举常用法律法规,分析经典法律案例,介绍最新法律热点,不断提高侨界群众的法律意识。如,在一位侨眷居民与物业发生物业费纠纷后,北郊“6+X”团队成员、宁波西苑律师事务所任律师上门调节,通过从法律层面的耐心解释、谆谆善诱,让该业主意识到自己是无理一方,其他欠费业主也纷纷表示愿意缴纳所拖欠的物业费。二是街道为侨法律服务驿站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鼓楼街道与金汉、明州、天职正、亿站等宁波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作,在鼓楼步行街便民服务中心玻璃房内设立法律服务驿站,聘请多名涉及侨法的优秀执业律师入驻。组织动员律师、税务、公证、基层法律工作者开展与社区、商圈对接,实施“一社区(商圈)一顾问”制度,实现社区、商圈法律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开设“法律直通车”服务窗口,举办“学侨法·护侨益”主题交流座谈会,积极为涉侨群体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着力解决涉侨群体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薄弱和“知法难、用法难”、“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等问题,促进律师服务向侨留企业、居民倾斜。坚持服务驿站律师值班表一月一制定,法律服务窗口实行每周轮值工作制,每周由1名执业律师面向社区、商圈侨界人士、侨留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当值律师确保在商圈服务中心的时间达每周8小时以上。鼓楼街道商圈为侨法律服务驿站设立以来多次帮助涉侨纠纷。如,和义大道美食广场的承包商是一名侨商,由于经营不善和分销商产生了激烈的利益冲突,分销商极端地以悬挂横幅来扩大影响力,律师团团长曹小明律师配合商圈主动对接并最终妥善化解矛盾。三是区级为侨(台)服务法律顾问团提供专需化法律服务。顾问团由导司、素豪等律所的19位执业律师(7位为合伙人级别)、1位法官、1位检察官、1位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顾问团成员的姓名、单位、职务、电话等信息通过宣传卡片、侨联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布,方便有需求的侨界群众联系。明确工作职责:在为归侨侨眷、台属、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留学回国人员及家属提供有关民商事、刑事和行政等方面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诉讼代理等服务;为侨(含港、澳)资(属)和留学人员企业提供有关投资、经营、融资上市、重整重组等相关经济活动中的法律服务;开设侨务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提高侨务干部依法护侨的能力;作为侨联的法律顾问,在侨务信访、侨商投诉等领域加强涉侨法律维权服务,帮助妥善处理侨务信访、侨商投诉中的涉法涉诉案件。如,秀水历史街区改造启动以来,海外华人华侨纷纷要求归还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被收走的祖屋,涉侨信访数量增加,顾问团团长刘慧杰积极发挥作用,为侨联处理这些信访件提供法律解释。

    二、找准“中轴线”,全面开展互动协调机制

    围绕提升为侨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推进护侨惠侨聚侨的工作目标“中轴线”,形成“同心圆”三级网络“各有侧重、深入互动”的布局。社区法律服务站突出便利性、广泛性;街道为侨法律服务驿站偏重普法宣传,提升法律意识;区级为侨(台)服务法律顾问团侧重提供法律援助依法护侨。为更好地依托三级网络为侨服务,协调互动,形成合力,建立了海曙区为侨法律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区侨联主席担任组长,设有社区法律服务站的社区的书记、为侨法律服务驿站律师团团长、为侨(台)服务法律顾问团团长任组员。同时,在街道成立以分管副书记为组长、统战干部、商圈、社区书记、律师顾问团团长为组员的协调小组。在社区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6+X”团队成员为组员的协调小组。以辖区高校法学专业的教师、学生为主要成员,组建一支法律志愿者服务队伍。统一制作配饰、胸牌等亮明志愿者身份。志愿者队伍以学校、班级为单位,每月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法律热点图片展、法律知识竞答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以“诊所式”法律咨询服务形式接受辖区居民群众尤其是涉侨群体的相关咨询并解答。区检察院“王英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作为志愿者每年都在东恩中学等受侨胞捐赠的学校开展“护航青春”的法制教育活动。邀请区法院、司法所等司法部门中从业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业务骨干以及张民元、吕甲木等市内知名律师、高校教授等具有法律素养的专业人士定期在商圈服务中心、社区授课,授课主要以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讲授企业法律风险规避、合同撰写与订立、企业职工依法维权等实用性法律知识。法律大讲堂每月举办一次,每月举办前将通过微信、微博、短信等渠道发布通知,邀请辖区内侨留企业老总、职工和侨眷侨胞以及留学生家属等参加。通过开设QQ群、微信群,依托社区“报、廊、栏、板、网络”等多层次的侨法宣传阵地,加强线上线下互动,及时了解涉侨群体所想、所急、所需,广泛宣传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各类法律知识,增强为侨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构建“综合体”,不断拓展护侨作用发挥

    海曙区为侨法律服务“同心圆”模式是一个纵向贯通三级行政区域,横向连接律所、司法部门和侨界群众及侨留企业,内容涵盖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的为侨服务“综合体”。这个“综合体”通过不断更新完善法制宣传专栏内容,广泛宣传与涉侨居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居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开办法律大讲堂,当好社区、商圈法治宣传员,定期开展法制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组建执业律师、公检法工作人员、志愿者组成的法律援助队伍,开设“半小时法律援助圈”,通过线上线下及时提供法律援助。海曙区为侨法律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个社区为侨法律服务站累计接待侨界群众148人次,解答法律咨询450余次,法治图书角共开展微型法治讲堂28次,法律案例分析讨论28次,法律图书借阅3000余人次,有效满足辖区侨界群众法律需求,扎扎实实为侨服务。为侨法律服务驿站共接待社区侨眷侨胞、侨资企业员工近500人次,解答法律咨询80余起,分发法律宣传资料1100余份,举办“法律直通车”、法律座谈会12余次,成功调解企业纠纷8起,认真办结委托的法律事务15起,覆盖商圈侨资企业劳资纠纷、纠纷调解、创业指导以及社区旧城改造、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公共管理、市政建设等多个方面。通过网络宣传法律法规8次,接受涉侨法律咨询50余人次。为侨(台)服务法律顾问团律师积极参加各类送法律服务进基层、“学雷锋”等大型广场类志愿服务、“爱心联盟讲师团”公益讲座等活动20余次,为1500余名群众提供法律服务。顾问团律师参与多起涉侨信访、投诉案件的解决过程。如,港胞唐世波为弟弟因经济纠纷被人打伤案件向顾问团求助,顾问团中的律师、法官、检察官积极予以法律援助,开庭当天,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场旁听,经调解达成民事与刑事和解,维护了侨眷的合法利益。港资企业艾美保健公司厂房用地因涉及国有林地回收用于修路,顾问团律师查询收购房协议和新修公路红线范围,并陪同港商袁总与东钱湖管委会相关领导协商,前往实地查看,后经协商解决,维护了该企业的合法利益。

【打印】【关闭】